首页> 全部小说> 现代言情>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?

>

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?

林伯廷Tim著

本文标签:

来源:知乎问答   主角: 杨洪林陈珍美   更新: 2022-10-24 21:56:25

在线阅读

【扫一扫】手机随心读

  • 读书简介

杨洪林陈珍美《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?》讲的是在恐怖分子眼里,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2005 年

《媳妇要从小养起》第008章 这男人不太对劲

精彩节选


在恐怖分子眼里,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。
2005 年 1 月,八个在伊拉克打工的福建人,准备从邻国约旦中转回国。
结果他们出发没多久,就碰上了一群持枪的蒙面绑匪……致命中巴车1 月 13 日上午 9 点,伊拉克首都巴格达。
38 岁的林斌与七个福建同乡登上了一辆开往邻国约旦的中巴车,准备离开伊拉克。
上车之后,林斌发现车内座无虚席。
除了他们这八个中国人外,还有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乘客。
这让他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,稍微放松了一些,这么多人一起去约旦,遇到危险也有个照应。
司机清点人数之后,中巴车发动了。
一路上,林斌一直紧盯着窗外,生怕突然冒出个持枪的匪徒。
不过随着车子的行进,他发现几乎每走一小时的路程就会出现一个美方控制的检查站。
看着一路放行的美国大兵,林斌紧张又兴奋,觉得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近了……伊拉克西部紧邻约旦,图示为林斌等人的行进方向下午 3 点,全车人都有些昏昏欲睡。
林斌也渐渐放下警惕,头靠在车窗上闭上眼睛,打起了瞌睡。
突然一阵急刹车!
所有人都猛然抬起头,林斌一个不防备撞上了前座,他顿时清醒过来,看到几个持枪的蒙面黑衣人砸破了车窗,把司机连拖带拽地拉下了车。
糟了,遇到绑匪了!
林斌第一个反应过来,深呼吸冷静片刻后,用家乡话提醒其他几个同乡。
“不要反抗,不要惹恼他们。”
之后,车上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粗暴地蒙上黑布条,被赶到了一辆吉普车上。
不知颠簸了多久,吉普车终于停了下来。
车里的十几人听从绑匪的指令,乖乖地走下车,摘下了眼前的黑布条。
林斌适应了外界光线后,开始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。
这里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,但周围没有地标牌,根本无法推断具体的方位。
然而,蒙面绑匪没有给林斌太多观察的时间。
当所有人都下车后,绑匪们举着枪,将他们赶入了一个小棚子里。
林斌扫了一眼这间空荡荡的棚子,面积只够十几个人站着或蹲着,根本躺不下。
棚子角落里还有个
小坑。
从绑匪的各种比划来看,那是为了防止人质逃跑,现挖出来的一个“厕所”。
也就是说,林斌这些人需要在这间小棚子里,解决吃喝拉撒所有问题。
此时的林斌,内心充满了懊悔。
富贵险中求九个月前,林斌因为欠了几千元钱,被债主各种威胁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听说到伊拉克打工能**,于是就动了心思。
2004 年 3 月,林斌通过福建当地的一个“蛇头”,从约旦境内偷渡到了伊拉克。
那时的他,对伊拉克充满了美好幻想,觉得自己会和新闻里的那些中国商人一样,在这片焦土上发现商机,然后大赚一笔。
战火中的伊拉克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。
因为林斌在伊拉克没有合法身份,所以他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固定工作,长期辗转于各个城市打零工——刷盘子、收麦子,看农场……到最后,钱没有赚到多少,之前欠下的债务利息越滚越多。
再加上伊拉克时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、枪击事件,这让林斌有了回国的念头。
与他同行的另外七个同乡,想法也是如此。
所以,他们决定一起回国。
但伊拉克局势动荡,要想从这里回到中国,林斌一行人必须“原路返回”——先去往约旦,然后再坐海轮回国。
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:如何去往约旦?
虽然巴格达每天都有一班飞往约旦的航班,但林斌他们根本没办法买机票。
因为他们这八人手中的护照全是假的,并且兜里的钱也所剩无几,如果都用来买机票,实在没法与家人交代。
坐飞机行不通,那就只能走陆路。
林斌的一个同乡打听到,可以坐中巴车去约旦,每人只需要 40 美元。
但这一路会非常危险。
在从巴格达去往约旦的必经之路上,会途径好几个反美武装据点,那里经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事件。
不过林斌一行人思来想去后,还是咬咬牙决定:坐车去约旦!
对于可能面临的危险,他们都一致认为:自己绝不会那么倒霉。
十天后,林斌和他的同乡们正式踏上了归途。
然而谁也没料想到,等待着他们的不是约旦的港口,而是抵在脑门的枪口。
时间回
到 1 月 14 日,绑架发生的第二天。
此时,被囚禁在小棚子中的每一个人,都处在极度恐惧之中。
尤其是林斌的两个年轻同乡,已经蹲在角落里悄悄哭了一整夜。
他们在打工时看到过不少“外国人质被斩首”的新闻,那血腥场面光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。
到了中午,绑匪的审讯开始了。
负责审讯的人是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,留着杂乱的大胡子,眼神总是恶狠狠的。
不过,当两轮审讯结束后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!
林斌和他的七个同乡被安排到了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房间里,还被允许每天定点外出放风。
这是其他国家人质完全没有“享受”到的待遇。
林斌摸不透绑匪的意图,只是借着放风的机会,悄悄打听各种消息。
一天,林斌无意间得知,那些与他一同被绑架的人质们依然被全天关押着。
而其中有个韩国人,刚刚被斩首!
当他将这消息告知同伴时,房间里的气氛直接跌至冰点,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出了恐惧。
在之后的几天里,他们完全听从绑匪的指挥。
对方让蹲下就让蹲下,让拍照就拍照,绝不反抗。
但在私下里,林斌和几个年纪大的同乡还是会用方言悄悄交流。
这些绑匪到底有什么目的?
我国**是否知晓他们这八个人被绑架的消息?
紧急 48 小时2005 年 1 月 18 日下午,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紧急插播了一段录像:八个中国人分成前后两排站着和蹲着,他们的两边分别站着一名持枪的蒙面绑匪。
绑匪劫持中国人质录像画面在这段录像中,绑匪自称是阿尔·努曼旅(Al-Numan Brigades)组织的武装分子。
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:“经审讯表明,这 8 个中国人正在为一家为美军提供服务的工厂工作。”
“中国**必须在 48 小时内澄清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,否则我们将杀死人质!”
得到这一消息后,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第一时间进入紧急状态。
这八人是在何地劫持的?
目前身体状况如何?
如何与劫持组织取得联系?
这一连串问题困扰着大使馆中的工作人员。
尤其驻
伊大使杨洪林,已然心急如焚。
时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(左二),图源:新华网杨洪林大使马上启动了使馆应急机制,并且安排部署了三件事:一、将此事报告给我国外交部,同时向伊拉克外交部和内政部等部门通报情况,请求提供必要的紧急帮助。
二、核实这 8 个中国公民的身份信息。
三、立刻组织营救团队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展开营救工作。
得到任务的使馆人员立马行动起来。
在这期间,路透社、美联社、法新社以及伊拉克多家知名媒体纷纷发布报道,称自己收到了绑匪发来的录像,对方要求即刻报道这段视频。
没过多久,“伊拉克武装分子劫持中国人质”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。
无数电话和邮件飞向大使馆,让工作人员们应接不暇。
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,一场极为艰难的营救行动要开始了……由于伊拉克处于战乱状态,营救工作推进的并不顺利。
首都巴格达地区冲突频发,几乎无治安可言,所以使馆人员并不能自由地外出活动。
并且,这里的通讯信号非常差,经常打不通电话。
但使馆人员依旧在设法联系外界,杨洪林大使更是 6 个手机轮流拨打。
而主要负责与国内外媒体沟通的,是当时驻伊拉克使馆的政务参赞陈珍美。
她也是杨洪林大使的妻子。
随着“中国人被劫持”消息的逐渐扩散,陈珍美几乎是不间断地回应各方媒体采访。
也正因此,身在福建农村的人质亲属们才得以知晓,林斌一行人出事了。
没多久,8 名被劫持同胞的具体身份信息传到了大使馆。
他们全部为男性,年龄最大 39 岁,最小 18 岁,都是从福建平潭偷渡来伊拉克打工的。
经过多重确认,这些人离开伊拉克前工作过的服装厂,与美方没有任何关系。
这次的绑架事件,其实是一场误会。
得到这些消息后,杨洪林大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“营救声明”。
但怎么传达给绑匪呢?
在那段录像中,对方没有留下任何通讯方式。
杨洪林大使当即想到了“电视台”。
从 2005 年 1 月 19 日起,杨洪林大使连续两天接受了伊拉克电视台、阿拉比亚电视台的四次采访,一遍遍宣读着营救声明。
在镜头前,杨洪林大使非常诚恳地强调,“中国**在伊拉克问题上,自始至终非常重视保护伊拉克人民的基本利益……这八名中国工人与美方完全无关。”
与此同时,杨洪林大使和同事们还不断向伊拉克当地的好友和各界组织求助,尤其是伊拉克逊尼派长老会。
(注:逊尼派为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)这个组织由逊尼派的著名学者和长老组成,在伊拉克具有极大的宗教影响力。
在 2004 年的一次劫持中国人质事件中,该组织的老会长就受我国大使的邀请,呼吁绑匪尽快放人。
所以这次,杨洪林依然想请他出面相助。
这位老会长也极为仗义,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大使馆的请求,通过电视台向绑匪喊话:现在是宰牲节(又称古尔邦节)期间,尽快释放被劫持人员!
1 月 20 日,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致电杨洪林大使,指示要动用一切力量全力营救同胞。
不仅如此,外交部为了更快、更安全地救出同胞,委派亚非司司长翟隽率三人工作组来到巴格达,协助营救工作。
亚非司司长翟隽(左二)和其率领的工作组至此,48 小时的倒计时已经接近尾声。
几乎所有关心此事件的人,都在紧张地等待绑匪的答复。
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……令人意外的是,48 小时过去后,对方竟然“失约”了!
不论是大使馆还是各方媒体,都没有收到来自绑匪的回应,他们既没有说释放人质,也没有说撕票斩首。
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。
生死营救绑匪没有回应,人质生死未卜。
这一切都让大使馆人员如坐针毡,不敢错漏任何一条相关信息。
直到 2005 年 1 月 21 日。
绑匪通过电视台,终于公布了第二段录像。

在恐怖分子眼里,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。
2005 年 1 月,八个在伊拉克打工的福建人,准备从邻国约旦中转回国。
结果他们出发没多久,就碰上了一群持枪的蒙面绑匪……致命中巴车1 月 13 日上午 9 点,伊拉克首都巴格达。
38 岁的林斌与七个福建同乡登上了一辆开往邻国约旦的中巴车,准备离开伊拉克。
上车之后,林斌发现车内座无虚席。
除了他们这八个中国人外,还有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乘客。
这让他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,稍微放松了一些,这么多人一起去约旦,遇到危险也有个照应。
司机清点人数之后,中巴车发动了。
一路上,林斌一直紧盯着窗外,生怕突然冒出个持枪的匪徒。
不过随着车子的行进,他发现几乎每走一小时的路程就会出现一个美方控制的检查站。
看着一路放行的美国大兵,林斌紧张又兴奋,觉得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近了……伊拉克西部紧邻约旦,图示为林斌等人的行进方向下午 3 点,全车人都有些昏昏欲睡。
林斌也渐渐放下警惕,头靠在车窗上闭上眼睛,打起了瞌睡。
突然一阵急刹车!
所有人都猛然抬起头,林斌一个不防备撞上了前座,他顿时清醒过来,看到几个持枪的蒙面黑衣人砸破了车窗,把司机连拖带拽地拉下了车。
糟了,遇到绑匪了!
林斌第一个反应过来,深呼吸冷静片刻后,用家乡话提醒其他几个同乡。
“不要反抗,不要惹恼他们。”
之后,车上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粗暴地蒙上黑布条,被赶到了一辆吉普车上。
不知颠簸了多久,吉普车终于停了下来。
车里的十几人听从绑匪的指令,乖乖地走下车,摘下了眼前的黑布条。
林斌适应了外界光线后,开始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。
这里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,但周围没有地标牌,根本无法推断具体的方位。
然而,蒙面绑匪没有给林斌太多观察的时间。
当所有人都下车后,绑匪们举着枪,将他们赶入了一个小棚子里。
林斌扫了一眼这间空荡荡的棚子,面积只够十几个人站着或蹲着,根本躺不下。
棚子角落里还有个
小坑。
从绑匪的各种比划来看,那是为了防止人质逃跑,现挖出来的一个“厕所”。
也就是说,林斌这些人需要在这间小棚子里,解决吃喝拉撒所有问题。
此时的林斌,内心充满了懊悔。
富贵险中求九个月前,林斌因为欠了几千元钱,被债主各种威胁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听说到伊拉克打工能**,于是就动了心思。
2004 年 3 月,林斌通过福建当地的一个“蛇头”,从约旦境内偷渡到了伊拉克。
那时的他,对伊拉克充满了美好幻想,觉得自己会和新闻里的那些中国商人一样,在这片焦土上发现商机,然后大赚一笔。
战火中的伊拉克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。
因为林斌在伊拉克没有合法身份,所以他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固定工作,长期辗转于各个城市打零工——刷盘子、收麦子,看农场……到最后,钱没有赚到多少,之前欠下的债务利息越滚越多。
再加上伊拉克时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、枪击事件,这让林斌有了回国的念头。
与他同行的另外七个同乡,想法也是如此。
所以,他们决定一起回国。
但伊拉克局势动荡,要想从这里回到中国,林斌一行人必须“原路返回”——先去往约旦,然后再坐海轮回国。
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:如何去往约旦?
虽然巴格达每天都有一班飞往约旦的航班,但林斌他们根本没办法买机票。
因为他们这八人手中的护照全是假的,并且兜里的钱也所剩无几,如果都用来买机票,实在没法与家人交代。
坐飞机行不通,那就只能走陆路。
林斌的一个同乡打听到,可以坐中巴车去约旦,每人只需要 40 美元。
但这一路会非常危险。
在从巴格达去往约旦的必经之路上,会途径好几个反美武装据点,那里经常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绑架事件。
不过林斌一行人思来想去后,还是咬咬牙决定:坐车去约旦!
对于可能面临的危险,他们都一致认为:自己绝不会那么倒霉。
十天后,林斌和他的同乡们正式踏上了归途。
然而谁也没料想到,等待着他们的不是约旦的港口,而是抵在脑门的枪口。
时间回
到 1 月 14 日,绑架发生的第二天。
此时,被囚禁在小棚子中的每一个人,都处在极度恐惧之中。
尤其是林斌的两个年轻同乡,已经蹲在角落里悄悄哭了一整夜。
他们在打工时看到过不少“外国人质被斩首”的新闻,那血腥场面光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。
到了中午,绑匪的审讯开始了。
负责审讯的人是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,留着杂乱的大胡子,眼神总是恶狠狠的。
不过,当两轮审讯结束后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!
林斌和他的七个同乡被安排到了一个条件相对不错的房间里,还被允许每天定点外出放风。
这是其他国家人质完全没有“享受”到的待遇。
林斌摸不透绑匪的意图,只是借着放风的机会,悄悄打听各种消息。
一天,林斌无意间得知,那些与他一同被绑架的人质们依然被全天关押着。
而其中有个韩国人,刚刚被斩首!
当他将这消息告知同伴时,房间里的气氛直接跌至冰点,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出了恐惧。
在之后的几天里,他们完全听从绑匪的指挥。
对方让蹲下就让蹲下,让拍照就拍照,绝不反抗。
但在私下里,林斌和几个年纪大的同乡还是会用方言悄悄交流。
这些绑匪到底有什么目的?
我国**是否知晓他们这八个人被绑架的消息?
紧急 48 小时2005 年 1 月 18 日下午,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紧急插播了一段录像:八个中国人分成前后两排站着和蹲着,他们的两边分别站着一名持枪的蒙面绑匪。
绑匪劫持中国人质录像画面在这段录像中,绑匪自称是阿尔·努曼旅(Al-Numan Brigades)组织的武装分子。
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:“经审讯表明,这 8 个中国人正在为一家为美军提供服务的工厂工作。”
“中国**必须在 48 小时内澄清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,否则我们将杀死人质!”
得到这一消息后,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第一时间进入紧急状态。
这八人是在何地劫持的?
目前身体状况如何?
如何与劫持组织取得联系?
这一连串问题困扰着大使馆中的工作人员。
尤其驻
伊大使杨洪林,已然心急如焚。
时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(左二),图源:新华网杨洪林大使马上启动了使馆应急机制,并且安排部署了三件事:一、将此事报告给我国外交部,同时向伊拉克外交部和内政部等部门通报情况,请求提供必要的紧急帮助。
二、核实这 8 个中国公民的身份信息。
三、立刻组织营救团队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展开营救工作。
得到任务的使馆人员立马行动起来。
在这期间,路透社、美联社、法新社以及伊拉克多家知名媒体纷纷发布报道,称自己收到了绑匪发来的录像,对方要求即刻报道这段视频。
没过多久,“伊拉克武装分子劫持中国人质”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。
无数电话和邮件飞向大使馆,让工作人员们应接不暇。
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,一场极为艰难的营救行动要开始了……由于伊拉克处于战乱状态,营救工作推进的并不顺利。
首都巴格达地区冲突频发,几乎无治安可言,所以使馆人员并不能自由地外出活动。
并且,这里的通讯信号非常差,经常打不通电话。
但使馆人员依旧在设法联系外界,杨洪林大使更是 6 个手机轮流拨打。
而主要负责与国内外媒体沟通的,是当时驻伊拉克使馆的政务参赞陈珍美。
她也是杨洪林大使的妻子。
随着“中国人被劫持”消息的逐渐扩散,陈珍美几乎是不间断地回应各方媒体采访。
也正因此,身在福建农村的人质亲属们才得以知晓,林斌一行人出事了。
没多久,8 名被劫持同胞的具体身份信息传到了大使馆。
他们全部为男性,年龄最大 39 岁,最小 18 岁,都是从福建平潭偷渡来伊拉克打工的。
经过多重确认,这些人离开伊拉克前工作过的服装厂,与美方没有任何关系。
这次的绑架事件,其实是一场误会。
得到这些消息后,杨洪林大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“营救声明”。
但怎么传达给绑匪呢?
在那段录像中,对方没有留下任何通讯方式。
杨洪林大使当即想到了“电视台”。
从 2005 年 1 月 19 日起,杨洪林大使连续两天接受了伊拉克电视台、阿拉比亚电视台的四次采访,一遍遍宣读着营救声明。
在镜头前,杨洪林大使非常诚恳地强调,“中国**在伊拉克问题上,自始至终非常重视保护伊拉克人民的基本利益……这八名中国工人与美方完全无关。”
与此同时,杨洪林大使和同事们还不断向伊拉克当地的好友和各界组织求助,尤其是伊拉克逊尼派长老会。
(注:逊尼派为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)这个组织由逊尼派的著名学者和长老组成,在伊拉克具有极大的宗教影响力。
在 2004 年的一次劫持中国人质事件中,该组织的老会长就受我国大使的邀请,呼吁绑匪尽快放人。
所以这次,杨洪林依然想请他出面相助。
这位老会长也极为仗义,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大使馆的请求,通过电视台向绑匪喊话:现在是宰牲节(又称古尔邦节)期间,尽快释放被劫持人员!
1 月 20 日,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致电杨洪林大使,指示要动用一切力量全力营救同胞。
不仅如此,外交部为了更快、更安全地救出同胞,委派亚非司司长翟隽率三人工作组来到巴格达,协助营救工作。
亚非司司长翟隽(左二)和其率领的工作组至此,48 小时的倒计时已经接近尾声。
几乎所有关心此事件的人,都在紧张地等待绑匪的答复。
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……令人意外的是,48 小时过去后,对方竟然“失约”了!
不论是大使馆还是各方媒体,都没有收到来自绑匪的回应,他们既没有说释放人质,也没有说撕票斩首。
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。
生死营救绑匪没有回应,人质生死未卜。
这一切都让大使馆人员如坐针毡,不敢错漏任何一条相关信息。
直到 2005 年 1 月 21 日。
绑匪通过电视台,终于公布了第二段录像。

《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?》资讯列表: